十大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

調查:兩成半家居意外兒童需送院
籲家長應定期檢查家居對兒童的意外陷阱

意外傷亡是本港兒童的頭號殺手;每年約170名兒童因意外而死亡,數字遠較因患病致死的高(每年約30名)。香港兒科基金最新調查顯示:兩成半家居意外兒童需送院,但家長普遍對兒童家居陷阱認知不足,未能有效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。該會呼籲家長應定期檢查家居意外陷阱,並避免獨留子女在家,以減低意外風險。

香港兒科基金聯同扶輪3450地區(香港、澳門、蒙古國) 在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間進行一項意見調查,成功訪問1,296名至少擁有一名6歲以下子女的家長。調查顯示,六成一受訪者的三歲至六歲子女曾經發生過家居意外,平均次數高達六次。

十大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

  1. 撞到物件(48%)、
  2. 被蚊咬傷(48%)、
  3. 被大門/房門夾傷(35%)、
  4. 在地上跌倒(34%)、
  5. 從床上墮下(31%)、
  6. 在洗手間滑倒(28%)、
  7. 進食時鯁喉(10%)、
  8. 從椅子墮下(10%)、
  9. 與兄弟姐妹或其他小孩打架(9%)
  10. 及被櫃門夾傷(8%)。


暑假、週末爲高危時間
調查亦顯示,意外風險與兒童留在家中的時間有關。意外多數發生在夏季(63%)、週末(66%)、及午後12時至5時 (51%)等時間。

四成一需求診
在曾發生家居意外的兒童中,四成一需求診;兩成需接受檢驗,其中九成二爲照X-光;兩成半需送醫,其中兩成曾送院至少兩次;兩成一曾接受治療,其中七成七爲縫合及清洗傷口。

家長對預防家居意外認知不足
獨留兒童在家容易引起家居意外。調查顯示,有一成二受訪家長試過獨留子女在家;其中一成更試過多於十次。大部分家長認爲子女發生家居意外主要是照顧孩子的人疏忽(47%),應爲事件負責。家長亦認爲子女發生家居意外會影響心情(90%),他們會感到痛心(44%)及擔心意外受傷會對子女帶來深遠的影響(32%)。此外,受訪家長普遍認爲兒童家居意外可以避免(74%),但認爲自己掌握的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知識只是一般(55%)。

家長疏於檢查意外黑點
調查亦顯示,七成七受訪家長表示有定期檢查家中容易發生意外的高危點;但次數不足。部分家長(23%)因覺得沒有用(48%)及不知道什麽是家居意外高危點(32%)而沒有定期檢查。令人憂慮的是只有五成家長在家中備有齊全急救藥品的藥箱、二成七家長會學習急救知識、及僅1%家長會教導孩子危險意識。香港兒科基金董事局成員周鎮邦醫生表示,家居意外對傷者及家長有機會帶來深遠影響,除了醫療費用外,還有不能計算的長時間心理困擾,必須正視。


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的建議
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的2008年度全球報告均以預防兒童意外爲重點,可見預防兒童意外的重要性。事實上,七成的兒童意外是可預防,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有以下建議:

  • 設立兒童安全議會,統籌所有有關預防兒童受傷及促進兒童安全的計劃,並加強推廣兒童安全概念及措施
  • 設立兒童受傷監測系統,定期監測兒童受傷的成因及情況
  • 設立兒童安全教育中心
  • 立法禁止獨留兒童在家
  • 在18區成立安全社區


同時,香港兒科基金亦建議家應經常進行家居安全檢查,及避免獨留年幼子女在家,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。

有見及此,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(香港、澳門、蒙古國)攜手合作,在2009年推出《兒童家居安全.我承諾!》計劃。內容包括一系列社區教育活動,包括《家居安全繪畫比賽》、《家居安全乖寶寶活動日》、與家長教師會合辦的《家居安全檢查講座》及推廣《家居安全檢查清單》等,以互動形式宣揚家居安全的重要性,鼓勵本港家長及兒童一同努力,減少兒童家居意外。

國際扶輪3450地區(香港、澳門、蒙古國)總監王永權博士表示,扶輪一向致力多方面的國際性及社區服務,尤其對每個社區最珍貴的資源:兒童更不遺餘力。國際扶輪2008-09年度以「讓夢想成真」Make Dreams Real爲主題,以降低兒童死亡率為服務計畫的主要目標。《兒童家居安全.我承諾!》計畫共多個扶輪社參與,王永權博士期望計劃能持續地提高家長預防兒童意外的意識,以減少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。

 


bno1-signoff

BB 相關文章

搜尋>>BB資訊


(飲食頻道):
今日美食  |  今日美食 (ENG)

(健康頻道):
今日健康

 (親子頻道):
今日BB  |  今日兒童